再谈爱情

在 高中的我是怎样喜欢一个女孩的 中,我谈到高中的喜欢一个人的感觉,这实在是懵懂、青涩且美好的感情 最近几个月又有些经历让我又开始不得不去想想爱情(是的没错就是感情受挫了),在此谈谈,主要还是谈谈现在和年少懵懂的时候对爱情理解的区别 爱情是人际关系的子集 记得刚高中毕业去到大学的时候,没怎么和不同的人接触过,人际关系这块的很多东西都非常生疏: 和室友表达诉求不懂得倾听、理解、达成共识,只知道自说自话 和别人相处不融洽,随随便便就能感觉尴尬不知道聊啥 非常自我,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只关注自己不关注别人,使得聊天没有你来我往,只有自说自话 现在回想,这其实也是好理解的:我是一个县中的学生,高中之前的人际关系其实都是在班级上的,聊的也就是学习、老师、考试,来到大学不知所措也是自然现象 在这种状态下,更别想和姑娘获得融洽的关系了。讲个不堪、尴尬、难以启齿的黑历史:当时给喜欢的姑娘发消息,都是非常自说自话、长篇累牍的,我们后面聊起这件事的时候被对方戏称“小作文”。啊,想死 总而言之,爱情,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需要的沟通、理解、倾听对于爱情来讲同样重要,人际关系这块的提升对于爱情同样也是有帮助的。人越成熟和了解自己,越知道自己要以何种方式和何种人相处 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对此人的幻想 我见过几个类似的故事:某人声称自己喜欢了另一个人很久,甚至有从初中喜欢到大学的,最后大学跑去表白,对方感觉莫名其妙,都没怎么和你说过话啊,能记得起名字都算是万幸了 这里的问题在于:你不经过相处就喜欢了对方很久。可是人是会变的,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可能对方高中和初中不太一样,到了大学又不太一样。在不经过相处的情况下你并没有机会感受到这种改变,哪怕你有机会观察对方,也并不能如相处一般真切地感受到对方的变化。那么你喜欢的究竟是谁?没错,你喜欢了很久的实际上是你对对方的幻想 我们说的暗恋、执念,问题都在这里,不经过相处,你寄托感情的对象实际上大概率是你的幻想,而不是人。这个道理在大学阶段我是不懂的,过了很久才走出对某个高中姑娘的执念,因为在某一刻突然震惊地意识到:我对她竟然一无所知,从性格到喜好,都是凭借过去的印象 实际上意识到了走出来也并不容易,我仍然有朋友在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是情感上要接受要花时间的状态,他说:”没人能比得上我幻想中的她,哪怕是现在的她也不行“,笑死 所以,爱情的关键和人际关系的关键在此刻的我看来是一样的:相处。在相处过程中去倾听、了解、感受对方,把自己代入对方的视角,这既有助于了解他人,也有助于扩展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 好感是重要的,但是没有相处,人便容易利用好感去铸造自己的幻想,甚至强加这种幻想于真实的人身上,这是一种自我感动,对对方不公平,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要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对此人的幻想 遇到心动的要主动 注意,我上面所说的“不要爱对人的幻想”并不否定好感的重要,只不过我认为要意识到:任何对对方的感觉或者对对方幻想的感觉,在不经过相处以前,都仅仅是好感而已 下面这些例子,都是好感,没有区别,关键都是要去尝试和对方相处: 你在某次活动中感觉一个姑娘很可爱很有趣,这是好感 你暗恋了一个人很久,这也是好感,维持了很久的好感,和“刚见到觉得喜欢”的好感没有区别 你执着于一个人很久,但是一直是单方面表白没有考虑对方怎么想,也不去创造机会和对方相处,这同样只是好感 对于有好感的人,如果你不是想一直自我感动的话,要主动制造相处的机会,遇到心动的要主动 走出执念:每一个未来,都有人在 在 高中的我是怎样喜欢一个女孩的 可以分明看出来,早年间对爱情的看法是过分理想化的:非她不可 这种过分理想化很容易导致执念,比如你喜欢了很久,真正相处一段时间发现她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如果带着非她不可的态度,就没法放弃了,结果就是一直抱着执念不放手,折磨对方折磨自己 我喜欢的歌手梁博在他的歌《出现又离开》中描绘了和一个女孩的故事:二人本无关联,但出现在彼此的世界又匆匆别离: 为何出现在彼此的世界又离开 只留下在心底深深浅浅的表白 里面有段歌词非常触动我,讲别离的: 不用认真的说,多舍不得你 每一个未来,都有人在 我体会到的感情大概是美好又遗憾:我们确实惺惺相惜,如果你不出现该有多好,就不用留下遗憾之情,但又非常感激你出现在我的世界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至于未来,平行时空的每一种不同未来,我们都会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在一起,只不过可能不是你罢了,每一个未来,都有人在 我之前看到一个已婚博主也发过类似的内容:她年轻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互相喜欢,但是对方要出国追求自己的梦想,只能遗憾告别。这种感情确实美好而遗憾,但并不影响她对现在丈夫的感情 所以还是要放弃非她不可的执念,拥抱美好又遗憾的感觉 多谈一些,我觉得每一个未来,都有人在主要遗憾在: 人际关系存在筛选的逻辑,你有好感的人可能经过相处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于是互相筛选掉了。有时候人并不能狠下心来承认其实已经不喜欢了,然而你的内心已经把对方筛选掉了,真正分崩离析只是时间问题 即使经过筛选,也有客观因素阻止两人在一起,这更多就是一种无奈了 爱情是最辛苦的等待 虽然嘴上说着对爱情的新理解,实际上我清楚,很可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前段时间,看《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这部电影,里面的男主不愿意去和女主相处,男主的心理咨询师知道后一针见血指出问题:“你害怕相处之后对方发现你的不完美并因此不喜欢你了”。这简直太真实了,看破防了,我说着要主动去创造相处机会,最后真正遇到喜欢的女孩,估计还是患得患失、畏手畏脚,希望自己勇敢一些 另外,此刻我大概是没有那种特别心动的女生的,可能是社会影响,在没有看到爱情希望的时候你会有种隐隐的焦虑,期待爱情的到来,焦虑爱情会不会到来 借另一个我喜欢的歌手李宗盛年轻的时候写的歌《寂寞难耐》宽慰下自己吧 寂寞难耐 寂寞难耐 爱情是最辛苦的等待 爱情是最遥远的未来 不过我现在倒也不是在那种非常渴望爱情的年龄,感觉更多是被社会影响的,让你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女朋友,实际上现在是一个非常自洽和自由的状态,实际上可能并不太需要女朋友。不过还是比一两年前需要,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别人说的恋爱是两个完满的灵魂在一起互相扩展彼此的过程,之前是难以想象的,只觉得完满的灵魂应该自给自足,这也是进入社会和别人打交道给我带来的成长吧

May 3, 2024

高中的我是怎样喜欢一个女孩的

昨天周五,没加班,去公司附近的商场随便吃了点东西,买了瓶可乐在星巴克坐着,本来想看一部电影的,但是网盘下载网速太慢就放弃了,鬼使神差地看起了《言叶之庭》。 《言叶之庭》这部作品,我必然是看过的,所以再看一遍的动力就不那么足。但事实说明,在不同的时候看同一部作品,时已过境已迁,感受到的东西实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得第一次看《言叶之庭》,大概就是觉得画面好美、女主声音好听之类的,这次看,不知怎的,让我回想起高中喜欢一个女孩的种种心情,现在的我固然能理解这些心情,但是却无法带着那样的心情去喜欢一个女孩了。 隐晦的情话最浪漫 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但盼风雨来 能留你在此 鸣神の 少しとよみて さし昙り 雨も降らんか 君を留めん 隐约雷鸣 阴霾天空 即使天无雨 我亦留此地 鸣神の 少しとよみて 降らずとも 我は止まらん 妹し留めば 上面是作品里出现的一个浪漫的短歌,女主在作品的开头留下上句,男主在作品的结尾回应下句。 我越看越喜欢,但是我想象和女孩子这样对话,那真的,我很可能会笑场或者心里忍不住吐槽(第一反应:“今日的风甚是喧嚣”的场面)。 然而,回想高中的我,看到这样的话,那肯定就被触动了。在那个年纪,总有种装逼的冲动,幻想说出很牛逼的情话来,又不喜欢太直白的,所以这种隐晦的表白和回应,老给我一种高级感,一种对理想爱情的遐想。毫不夸张的说,我那个时候应该至少想象了十几种这样的表白场面,不愧是我。现在回想,准备得很好,就是缺少了对表白失败的预案🐶。 隐晦的情话什么的,简直不要太浪漫好吧!想起奉太郎的“关于你所放弃的战略眼光,我来替你掌握如何?”(link,我做梦都想给喜欢的女孩说这样的话! 那现在为什么说不出这样的话了呢?细细一想,主要还是由于经历更多后,逐渐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理解真是难以达成的,语言完全靠不住,即使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理解也完全不一样,更别说这样隐晦的表达,对方可能根本 get 不到,甚至会产生误解,所以,所幸失掉对浪漫场景的想象,有啥说啥,无趣但有效。 表白失败的话,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吧 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感觉到,男女主对彼此的感情,是极为小心的,都在慢慢试探。这其实和我们高中那些情侣或者互相喜欢的人的状态是类似的。从高中考出来之后,遇到很多“喜欢就大胆说出来和他在一起”的人,逐渐对恋爱的态度也变得 open,也逐渐忘记了原来的那种状态。 高中喜欢一个人,那真是小心翼翼的。“表白失败的话,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是那个年纪心里的大山(现在觉得这样的话简直搞笑)。这里的原因是,高中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有强烈的非她不可的感觉。 非她不可,所以不敢贸然表白,怕表白失败连朋友都做不成了。非她不可,所以小心翼翼地交往,生怕遭她讨厌,那简直和世界崩塌了差不多。我常自嘲那个时候的自己:“你们仅仅是彼此喜欢而已,你就想着要和别人私定终身了,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公平”。 不过,现在看到高中的小情侣小心翼翼地谈恋爱,还是觉得很甜捏。 我根本不喜欢你 看到男主跟女主说我根本不喜欢你的场景,我笑了。这和高中太像了,非你不可+你不喜欢我,解法只有一个——骗自己说我根本不喜欢你。 现在,我会去掉非你不可的前提,一方面因为自己对爱情的态度更为 open,觉得以前执着于某一个人的喜欢是狭隘的;另一方面,是发现外面的人不一定都带着高中那些人那样真诚的态度去谈恋爱,很多人可能就是玩一玩而已(这没有对错,只是价值观差异),自然不能带着高中那种非你不可的态度去爱,对自己是一种折磨,对对方则是莫名其妙。 所以,现在遇到自己喜欢而对方不喜欢自己的,大概是一种“fine,遗憾但没有关系”的态度,不会骗自己说自己不喜欢她,但是能坦然接受,爱情更多是匹配、是筛选,这个匹配不上,匹配下一个。高中则是完全没法接受,只能自己难受住。 后记 我怀念年少无知时爱一个人那种真挚、青涩、非她不可的感觉,虽然这是由于对爱情狭隘的理解,但是这种真挚的情感是我不应该忘记的。叔叔我啊,年轻的时候也那么热情地爱过一个人啊! 感谢《言叶之庭》,让我回想起如此种种心情。 btw,可能是因为现在没有那么喜欢的女孩子,所以对爱情可以带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可以尽情展现自己有多看得开,倒时候遇到真正喜欢的女孩子开始小心翼翼、患得患失,那就好笑了。

July 22, 2023

爱情,大概是奢侈品罢

《我本芬芳》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两个月前看完的,当时就在豆瓣上写了书评,现在搬运一波。不过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为什么我会突然开始看这本书了,记得当时这本书电子版还没上架我常用的微信读书,但是上架了得到,为此还开了个得到会员。不过我猜,是因为这本书的介绍吧,第一感觉是:老式的婚姻,没有恋爱,只有结伙过日子,我觉得我婚姻最坏的情况是类似的,相亲谈条件,谈拢人接触接触还行就结婚,我在探索和思考这是否是可行的,于是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大致内容 这本书大概讲的内容是:少女惠才在很年轻的年纪嫁给了吕,她很喜欢吕,但是发现吕不喜欢她,对她十分冷漠。感情上她完全难以接受,但是还是和吕磕磕绊绊过了一辈子,这期间磨合得越来越好,相互扶持,养大了子女,一起度过了六十年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旁人看来很美满的婚姻,但小说结尾,惠才问吕:你下辈子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吕坚定地说不愿意。 书结尾的一个片段: 过了一阵儿,她又去问:“下辈子你还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吕依旧摇头。 “摇头不算,你亲口告诉我。” “不愿意。”三个字说得极其清楚。 惠才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内心五味杂陈。她回到自己的房间,拿起平板电脑,飞快地写起来…… 她终于知道,这六十年的婚姻——大家眼中的钻石婚——的确也是固若金汤的婚姻,只是她和他都没能获得幸福。 她有她的伤痛,他有他的伤痛。 悲惨孤独的人更宜相爱,他们本该相爱的。 但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 我的感受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且几乎没有感情经历的大学生,对婚姻和爱情的话题自然是缺不了思考,生理和心理上原因加上同龄人的影响都在促使自己去思考这些话题。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是我喜欢的人,我会怎么和喜欢的人相遇,我不知道即使遇到了我能不能追上。我觉得自己大概是不会有人喜欢,大概也不能很好地展现现在姑娘们要的那种对她们的喜欢。这些话题,在我出社会前应该完全没法推进,所以我最近会思考这些问题最坏情况:不结婚或者和一个不喜欢的人结婚。我大概是耐不住钢筋水泥出租房里寂寞的气氛和自己寂寞的心情相互叠加产生的空虚感的,这或许无所谓,但是我完全无法抑制我对小孩子的喜欢,我太喜欢和小孩子交流了!所以我肯定想要小孩子。所以最坏情况应该会是和一个不喜欢的人结婚。 我的原生家庭是充满爱的,父母的关系让我觉得婚姻是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有一次和父母聊起他们的初识与恋爱,我大概是觉得当时母亲也没那么喜欢父亲,不过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加上父亲也算还可以,于是他们结婚了,但是他们最终是非常相爱的。我的大学室友也说他的父母一开始是奉子成婚,浪子性格的父亲本来很嫌弃母亲,几度说要离婚,但是到了现在,父亲反倒十分依赖母亲。所以我觉得,爱情大概不是婚姻的必备要素。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惠才的结婚选择有什么问题,在开始的时候,我对吕的冷漠态度感到厌恶,在最后对吕的转变感到欣慰,我其实认为,这作为丈夫来说已经够了,尽管不是那种相爱,但是这样相互扶持的婚姻,已然是成功的了。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吕是一个没那么执着的人,他一定会被惠才的行为感动,于是他最后的回答会是愿意,于是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婚姻也没有什么,老一辈人的婚姻也不似我们现在想的那么恐怖的感觉。 所以,我大概觉得我的最坏情况可能并不一定带来一个坏的结局,我可能会和她相爱吧,我也可能不会和她相爱吧,但是如果她一直陪着我,那也挺好的。 我当然觉得惠才是可怜的,我至少不会像吕这样不近人情,所以娶一个我不喜欢但喜欢我的姑娘我也不会太冷漠,但是产生负罪感我大概完全无法承受。 总而言之,我期待爱情,但是基于我贫瘠的生活经历,我会觉得爱情是奢侈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们大可以用一生去等待那可能永远不会来的爱情,当然也可以在心中删去所有对爱情的美好修饰词,相信感情是可以培养的。总之,不论怎样,不管我最终是否相信爱情,不管她最终是不是我喜欢的人,我希望我能够为她负责任,即使我很流氓地因为寂寞而结婚或者为了结婚而结婚。

July 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