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刷题

Context: 许久未更新了,工作之后确实不太有时间和精力来写 Blog,主要是精力,每天即使不加班,回到家要么心力交瘁选择沉溺奶头乐之中,要么就在学一些工作里接触到的技术。主要还是现在写作水平不够,一篇要写比较久的时间,即使有想法也不太敢写,怕太花时间精力,但是确实应该多写才能度过这个阶段。 回到正题。最近回顾了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所受的教育,发现刷题是里面特别重要的一个话题。 我现在特别讨厌刷题,这当然不会是天生的,结合回忆,能找出一些端倪来,也能发现讨厌刷题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好处和不足之处。 小学到初二——建立刷题观、不需要刷题 小学的时候,爸妈跟我说:“刷题是为了检验所学”,这是我对刷题最初的坚定认知,我现在觉得可以将其称之为刷题观。 这个观念我认为是正确的,我到现在都还秉持着这样的刷题观,它其中包含了务实的态度:即所学才是重要的,刷题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是为了检验所学,如果为了刷题而刷题,就是舍本逐末了。当然,我最近突然意识到,这个观念有其局限性,到了高中就逐渐显现了。 从结果来看,这个观念从小学到初二,都没有任何问题。 那时我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主进行学习,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少量作业就跑去玩了。当时准备小升初的考试,老师每天发卷子,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耐烦:“有啥好做的,课本内容都认真学了,做一遍和做一百遍是一样的”。当然确实结果也没有冲击我的认知:小升初考试全班第一,全校前十,而且确实是轻而易举达到的成果,我记得当时甚至连骄傲都没有骄傲,只觉得怎么回事呢?别的人在干啥? 当时听说班上另一个“学霸”(我讨厌这个称呼,但是我确实很长时间都是)每天晚上学习学到十点,很努力很努力,我的想法是估计在看小说吧,怎么可能那么努力还考不过我。现在想来,还真可能就是在努力。努力这种东西边际效应太明显了,最大的限制就是天赋,别人天赋在那里,你再努力也难以望其项背。 这句话在这里说当然是装逼,但是,这句话说给她也说给我自己,现在的她就是以后的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到初中以后,也差不多如此,不怎么刷题也稳定年级前 100,具体不太记得了,当时比较中二,整天想着去上网、想着要组个英雄联盟战队制定一些聪明的战术去智商压制别的战队,对分数不太在意。由于初中人数比小学人数多得多,其中有天赋的人也挺多,这个时候想轻而易举考前 10 其实就不容易了,不过记得初二的时候,有次心血来潮说要考前 10,卷了一波,就真的考到了,这大概说明这个时候的天赋还是够用的。 初三——刷题观和现实产生冲突 到了初三,刷题观开始站不住脚了其实,不过我当时没意识到。 初三相比于初二,最大的改变就是数学题变难了,考几何题了,这种题的特点是如果没做过根本想不到,就比如一些题需要做辅助线,一些题需要用某些特殊的方法去思考。从刷题观出发,我会以课本知识为主进行学习,而忽视做题的作用,那结果就很显然了,初中就学了勾股定理还有 sin cos,不做题得比较聪明才能想到做辅助线这些操作,至少我是不行。 现在想来,应该从题目中获取一些套路,这样就不会存在想不到的情况。我当时老觉得自己想不出一道题是自己不够聪明,完全不懂要从题目里学习做题套路。这个时候应该是不存在天赋限制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时的升高中的考试第一名是个刷题怪,到了高中天赋见顶泯然众人,她数学当时是考试第一名,而我当时确实没有太努力,我相信我意识到刷题是学习做题套路这层意义后努力一些应该至少不会存在想不到的情况。 当然,我想是当时大部分人都没有参透刷题的意义,考完数学”哀鸿遍野“,所以尽管数学拉跨,还是考了全县三十多名。 高中——刷不懂题 对于初三的惨痛经历,高中的我很快意识到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刷题观逐渐变成:刷题是为了检验所学,是学习做题套路。 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脱离从知识出发的框架,学的时候多少还是觉得课本知识重要,浪费了大量时间在课本知识上,甚至很多时候会选择看课本逃避刷题,潜意识里我就觉得刷题真 tm 浪费时间。现在,我感觉刷题应该才是高考的最好打开方式(当然因为我天赋有限,我到现在也想象不到正确的打开方式也是极有可能的)。 果然,最后的高考,物理、数学这两科需要大量刷题的科目不太行,而相对依赖课本知识的生物、化学我平时就能闭着眼睛做最后成绩也确实不错。 当然,另一个方面,我不得不承认:即使我明白了要刷题要多刷题并且付出了努力,我应该也达不到太高的高度,很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天赋就至此了。一个证据是:你对某种题做了很多训练,其实只是练习了题本身,没有悟到某种通用的道理,而且当时你还没有意识到,就搁那闷刷。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是当时的认知水平完全不够,是系统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能用努力弥补。 所以尽管高考成绩并非我期待,我也从来不说高中没有好好学这样的话。我想,我对于那些高分的同学来说,其实就是我小学的时候不理解的那个很努力的学霸了,虽然我不太愿意承认,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达到的成就,对于有天赋的人来说可能就是吃饭喝水一样。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天赋的存在,我觉得就是在自欺欺人。我在家里的县城这边,很多人,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过分强调努力的重要性,觉得孩子上不了大学就是不够努力。到了大学,见了很多比我牛逼的人,他们就和我有类似的感受,觉得某些人的聪明不是努力能追赶上的,我想他们应该比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天赋的概念。 不过,我高考也不算特别低,还是有资格谈一谈这个话题的,600 出头,大体算是保持了初升高的排名——全县最好的高中的四十多名,也算是差不多了。不过分数差距就很大了,高考的排名都是按档次的,档次高的分数高的离谱,下面每下降一档都少十好几分,到我这档都差人家第一档好几十了,哈哈。 大学——不想刷题 到了大学,我的想法是:大学是为了学到真正的知识的,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做题上,所以高数、大物、线代这些课都是过去打卡然后跑路去做想做的事情,当然也没有把时间浪费在打游戏上,做了很多探索、思考了很多东西,其实是不务正业了,当然我还挺感激自己的不务正业的。 不过想起来,对于编程课的实验作业,我都是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做的,甚至还经常能教一教别人 xD。有一门课叫做计算机科学导论,这门课最后考试内容就是不用刷题,只考课件上的内容,考我们有没有理解教授传达的意思,我确实比较喜欢这门课的内容,就没有摆烂,然后最后得了总评 100🤣,我也不知道是靠我面向知识学习的习惯还是靠老师出题简单,但至少应该两者都有吧。 我大学阶段的学习,其实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小学了,基本都是从知识出发,并且完全没有做题的步骤,小学至少还有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也就是学一个东西不求甚解、也没有检验的步骤,这其实相当危险。这在我学习大名鼎鼎的 UC Berkley CS61A 的时候爆雷了,我跟着课程做了一些练习,但在函数式编程的章节,做起来特别艰难,在这之前我以为我理解函数式编程的,结果 show the code 的发现是 talk is cheap 了😩。于是乖乖把函数式编程又认真学了学,把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了,直接让我对函数式编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那以后,我又想起我最初的刷题观——刷题是为了检验所学,开始注意检验自己的认知,防止自以为的情况出现。并且我把这个观念更新为——做题是必要的,可以检验所学刷新认知巩固所学,刷题则是为了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 刷题观给我带来的利与弊 我最初的刷题观——刷题是为了检验所学,对我影响很大。 利: 使得我趋向于从知识本身出发去思考问题 使得我重视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对于刷题没法检验所学的情况,我就不会刷题,因为我很清楚知识才是真正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我发现大学在引导你去卷而不是引导你去学习真正的知识构建更广阔的认知,于是对大学教育很失望,我完全不会陷在这个体制中把学校的引导奉为圭臬。特别是去企业实习之后,就觉得 TMD 学校这些人在教啥啊。当然后面我会关注一些教育学的话题,感觉这是系统性的难题,确实不容易解决。 弊: 我会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重知识轻检测 我会对努力刷题不懈一顾。但是对于普通人,一些话题其中的内涵,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有体会 这样说来,是不是就有点不喜欢写单元测试、不喜欢练 oj 的感觉🤔,确实不行啊确实不行啊。 对现在的启发 我能感觉到,我现在对于很多概念都会有想当然的感觉,但是完全没有检测的机制,纯看学的时候的理解有没有问题。直到某个时候发现哪里不对,一查发现:卧槽原来一直理解错了😅。...

October 1, 2022